|
小儿不舒服怎么办?去医院伤不起,天使在线中医大讲堂儿科专家基于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和创新,详解小儿保健常用艾灸知识,对阳运不足的小朋友颇有佳效。

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小儿像初生的幼苗,一方面机体的各个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孩会经常得病。而另一方面由于小儿正处在成长期,所以他的生机十分蓬勃,发育迅速,就像刚出生的太阳一样。
因为他比较弱,所以决定了他容易受到外感邪气的侵害,像吹点风,着点凉,大人可能没事,小孩可能就感冒咳嗽了。而且,小孩的脾胃比较虚弱,好多小孩平常可能没事,一吃大餐就开始食积,消化不好,拉肚子之类;而我们大人好像吃了很多也没事。这都因小儿还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状态,所以他的承受力是比较差的,而表现最明显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外感,就是我们所谓的感冒(呼吸系统疾病); 另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多的就是消化系统的疾病。
反过来说,小孩正处于成长期,就像初生的太阳一样,他的生长是十分迅速的。他长个儿非常非常地快,这说明了小孩什么特点呢?
他虽然弱,但他很有灵性,灵性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他这个病来得很快,但是如果你方法用对以后,他去得也很快。
当然从我们外治法来说,这就产生了一个好处。什么好处呢?相对于大人来说,咱们用了外治法,它发挥作用比较慢。对小孩来说,咱们的外治法发挥作用就比较快。
因为他比较敏感,他对外界的风寒暑燥火比较敏感,他对食物很敏感,同时他对外治法也很敏感。我们在临床上会经常使用泡脚,敷贴,艾灸这些方法。如果运用得当的话,效果绝对不比服药差。这种外治法的作用效果远远好于成人的。

灸法作为外治法的一种,在儿科临床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大人来说,小孩的脏腑比较娇嫩,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伤害,而且因为中药比较苦,所以内服中药也比较困难。如果在某些疾病上恰当运用外治法的话,效果是非常好的。
灸法好在哪里呢?
它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具体作用就是还比较安全,可以温通筋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防病保健,而且操作十分简单,成本也很低廉,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低廉绿色的治疗方法。

艾灸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只介绍最适合我们在家里用的—艾条灸,也就是悬灸,不需要多少手法,即我们平常说的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或者是腧穴,距离大概有两到三厘米,并适当调节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调节距离的目的是温度适宜,以温和不烫为度,让小儿孩感觉舒适。这种灸法的目的是让艾条的热量能缓缓地进入皮肤内或穴位内。
在艾灸时尽量不要随便进行一些手法,保持一些距离平放就可以了。这种手法主要是一种偏于补益的方法,主要用于保健。
这种灸法会让小孩感觉十分舒适,表现出来是什么状态呢?
小孩感觉很舒服,灸着灸着就睡去了,这时候就是一种补益的方法。大家不要追求什么花哨的动作,没有必要,只要平放即可。
大家在灸的同时,需要用左手的拇指或者食指,两个指头置于穴位的两侧,感知艾条的温度,温度高了,大家把艾条稍微放高,离得远一点,温度低了,就放得近一点。

(如果害怕烟灰落到皮肤上,可以用一片一厘米左右的姜片,用针扎几个眼放在穴位上,这叫隔姜灸。)
在灸的同时,我们强调的是每次只灸一个穴位,我们不提倡多个穴位同时灸。为什么呢?
灸法的作用我们认为主要是调动人的气血,就是说这个时候你如果灸一个穴位的话,全身的气血是往一个方向聚集的,如果有多处穴位在灸的话,气血就乱了,效果也就会打折扣,所以大家即使要灸很多穴位,也一定要按顺序一个一个来,每次灸一个穴位,除了特殊要求之外,尽量只灸一个穴位。艾灸的时间一般控制在8~10分钟,当然这个时间并不是很确定,因为人与人不同,身上的穴位部位也不同,有一个标准,看穴位上的皮肤,以皮肤红润为准。一般来说,人体的上部穴位红润得比较快,5分钟就可以了。下部的穴位可能要长一点,可能10分钟它才红润,这时候就控制在10分钟。
有的小朋友,他的皮肤比较薄,这样可能很短的时间它就红润了,比如4、5分钟就红润了,这时候也可以停止不灸了。有的小朋友他皮肤比较厚,那就适当延长一些时间,多灸一会儿,但是以不超过15分钟为度。当然有的穴位气血比较盛,穴位里的热量比较大,你灸一会儿,灸很短的时间它也红润了。

现在介绍的都是身上的一些大穴,以背部和腹部为主。为什么是背部和腹部的穴位呢?
因为背为阳,腹为阴,背代表了阳,它代表的是天气,所以说背部的穴位主要治疗的是外感,咳嗽,风寒,天气带给咱们的病。腹部主阴,所以说腹部的穴位多是管消化方面的疾病,因为它代表地气,咱们吃的东西直接或间接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所以腹部的穴位主要是管消化的。
而对于保健来说,这些大穴也是咱们的躯干,是根本。单纯从保健来说,这些大穴掌握了,对咱们提高抵抗力增强体质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第一个穴位。第一个穴位是大椎。它的具体位置在脊柱下,大家把头一低,脊柱上有一个最高的骨头,它下面的凹陷就是大椎。

大椎很好找,就在高骨下面。大椎我们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寒气进入人体,是趴在背上的。寒气趴在人体的背上滞住阳气向外通达,我们灸这个大椎可以把寒气散掉,所以这个穴位主要是用来散寒。
其实有很多小偏方都是跟大椎穴有关的,比如说好多人打喷嚏流鼻涕畏寒怕冷,他们往往会用吹风机吹大椎穴,或者在大椎穴上敷姜片,其实都是这个原理。
简略介绍一下定喘穴,定喘穴在哪呢?它就在大椎穴平开0.5寸,它对于治疗咳嗽很有效果。

第二个穴位风门穴,在哪?在第二和第三胸椎之间,旁开1.5寸。

什么是风门穴呢?形象的说,风门就是风邪的门户。凡是招风了,这个风都是从这个门进的,出也要从这里出。治疗外感的时候,我们驱风散寒都要从这里过,所以这个穴位对于我们治疗感冒、咳嗽、鼻炎很重要,它能驱风宣通肺气,是个很重要的穴位。

单从保健艾灸方面来说,身柱穴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它在第三胸椎脊柱下方的凹陷处,它相当于一个身体的柱子。
我们古人之所以叫身柱穴,我们总结有3个方面的原因:
1.它可以抵抗外邪,是治疗风寒感冒的特效穴位,因为他是一个柱子,中流砥柱就是要抵抗外来的伤害。
2.它可以定惊,一个人被吓住了,因为他没有了主心骨,所以容易吓住,这个人如果主心骨强,那他就不会轻易被吓住,身柱穴可以定惊。在临床上,有许多小孩,经常夜啼、烦躁、身心不舒畅,可以艾灸一下身柱穴,效果不错,灸完之后,神智情绪都平定了。
3.可以促进身体发育,一个房子要想盖好,那首先就要把它的柱子给修好,墙壁才能拔地而起,处理好了这个穴位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发育。
所以说,小孩如果有这3方面的问题,可以隔一天艾灸一下身柱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身柱穴是古人和现代人研究的很好的一个保健的穴位,甚至有“小儿百病灸身柱”的说法,行之有效,能够提高免疫力和增强体质的作用。


它在身柱穴旁,平开1.5寸,为什么叫肺俞穴呢,因为它是肺脏的俞穴,古人定义这个肺脏的俞穴,有鼓舞肺气,强壮肺气的作用。
一有风吹草动,很多小孩就会反复咳嗽,其实是小孩的肺气受损了,这个时候通过艾灸就能有效的增强肺气,抵抗力。肺气强了,咳嗽就会大大减轻。
用艾条熏肺俞穴,它是针对寒气比较重的咳嗽,但如果是痰比较多的咳嗽,作用相对就没那么大。当气温明显下降了,小孩又正好咳嗽了,大家可以试一试熏这个穴位看好不好使。

它在第二腰椎脊柱下,就是第二第三腰椎之间,有个简单的取穴法,命门穴位就是正对我们的肚脐,大家可以用一根线绕一下我们的腰就可以找到命门穴位。
它代表的就是先天的命火,它有刺激生长发育,强健腰肾的作用,而且它具有固摄的作用,对于那些生下来体质比较弱和生长发育比较慢的孩子,多艾灸这个穴位是很有好处的。

在第二腰椎之下旁开1.5寸,在命门穴的旁边,也是旁开1.5寸。肾俞穴是能够振奋肾的精气的,所以说经常艾灸这个穴位对于肾虚或者肾先天不足的小孩很有好处。

这是我们常说的肚脐,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穴位,我们在母胎中就是通过肚脐来吸收营养,它能够反映我们人的元气状态。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小孩,如果小孩的肚脐周围的皮肤比较松弛,肚脐皮肤薄,肚脐眼不深,而且它旁边的皮肤弹性不足,这说明小孩的元气不充足,建议大家试试艾灸一下这个肚脐。(每次灸的时间不可长以免免散气,5分钟即可,隔天灸一次)如果艾灸了一段时间后,肚脐周围的皮肤出现弹性了,那说明小孩的元气就有所恢复了。

在上腹部的中央,中线上,在肚脐的上4寸。中脘穴在腹部的正中间,它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消化,就像一个大路上,中间有一个交通警察,就会指挥你的饮食到腹中之后的运化情况。

在肚脐下3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为什么叫做丹田呢,大家可以这么理解这个穴位关着元气,我们的元气在这里储存,所以说它也有培摄固本,调气回阳的功能。

在肚脐旁平开2寸。这个穴就在胃到肠之间,它下面就是小肠了,所以说这个穴位对于大小肠的调节作用尤其重要,利用好这个穴位可以很好的改善肠道功能,增强分清泌浊的能力,比如腹胀腹痛,便秘腹泻。

在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它是我们艾灸保健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穴位,它代表的是中气的充盛程度。我们可以观察小孩穴位附近的皮肤松弛程度,如果说小孩的皮肤没有弹性,就像一个没有打饱的气球一样,这就说明这个小孩的脾胃之气很弱。反之这个小孩的皮肤比较有弹性,说明小孩脾胃消化都比较好的。
在日本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每个月的阴历初三到初七,他们都会灸这个穴位,每天灸一次,每次10分钟,据说有很好的增强体质的作用,我们在临床上也试过对有些小孩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大家可以试一下。

在内踝之上约3寸之处,胫骨后缘。这个穴位是皮筋的主穴,对肝脾肾也有调节作用,它主要管的也是消化泌尿和神经衰弱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一般常用在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湿疹。
总之,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脆,外易为六淫之邪所侵,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内易为饮食所伤,易患消化系统疾病,针对这种情况,今天介绍两套保健灸法。
1、如小儿容易感冒、鼻炎、反复咳嗽等“外感”疾病,可施用灸法:
选穴风门、身柱、大椎、肺腧。每次选两穴,每穴灸5到10分钟,隔日灸一次,以一月为一疗程,若效果良好可每周再灸一次以资巩固。可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患。

2、饮食内伤,这里是指小孩儿经常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容易腹胀腹泻。针对这些情况,咱们有一套保健方法。
灸法:每次选取天枢、足三里、中脘其中两个穴位,隔日灸一次,时间也是5到10分钟 同样两天灸一次,也是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在灸天枢、足三里、中脘这三个穴位的同时,可以加上身柱这个穴位。四个穴位,每两天选两个穴,两天灸一次。循环下来可以有效预防消化不良等疾病。

身柱、天枢这两个穴位你单独灸,隔天灸一次。这个穴位对消化、外感都有好处。灸这两个穴位,也是隔天灸一次。当然艾灸的时候尽量不两个穴位同时灸。一个一个灸,先灸身柱或先灸天枢。
如果小孩儿在消化、外感这两方面的疾病都比较突出,可以选取这两个穴位,身柱和天枢。艾灸时间和艾灸方法也是一样的。

1
内经上有言,经虚络满则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则刺阴灸阳。我们认为艾灸这个方法,它主要针对虚寒性的病症。它通过导引气血的方法来补充这个虚损。所以对于热性、阴虚干燥性的疾病并不适合。
不是说实热型病还有阴虚干燥型病不适合艾灸。艾灸也能治这些病,但是它的选穴比较复杂,而且多以四肢手足末端穴位为主,还要有补泻手法的配合,需要比较专业的大夫来进行操作。所以大家碰见这种实热型、阴虚型血虚型还有某些气散较快的疾病时不要在家里艾。
2
保健艾灸的一个原则:陷下则灸之。这也是《内经》上的话。这也是个咱们艾灸取穴的一个窍门。如果这个穴位周围的皮肤(尤其是腹部)松弛了,特别软,也没有弹性,甚至陷下,你一般就可以灸这个穴位。通过我们的艾灸如果这些穴位周围的皮肤充满了,原来气很少的地方艾灸几天,逐渐鼓起来,那个弹性也好了,这个就是说达到效果,一般这样的小孩儿体质也就会增强。(一定是逐渐好转,太快鼓起来,或突然间就有精神有时反而是气散的表现)
3
艾灸的时间,大家不要认为艾灸就是说把它那个热量透进去,艾灸的作用实际上是兴奋这个穴位周围的元气,还有一个就是行气。
气行的慢,针灸能够让你的气行的更快。它并不是热量越多越好,所以说大家不要以为艾灸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反过来,灸的时间太短没有热你就撤了,那就肯定没有效果。但如果太长,它就不是行气,就变成散气。散气的话也不好,所以说对于小孩来说我们的经验就说每灸一个穴位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
4
咱们掌握时间就是以它皮肤红润为度,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这个小孩儿皮肤比较薄的话,热透的比较快,你时间就短一点,这小孩儿皮肤比较厚你的时间就稍微长一点。
5
注意艾灸的安全性。一定要记住,艾灸时让热量缓缓地透入皮肤当中,不要用什么手法之类的。因为那个操作不好,会起到反效果。进行保健艾灸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动,然后根据小孩儿反映的温热情况随时调整距离。
艾灸的过程中容易掉烟灰,我们在做艾灸的时候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一般准备一块儿布,中间有个孔的布,垫到穴位上,照着孔里面艾灸,烟灰就落到布上了。对小孩儿不会有损伤。大家也可以找别的方法,总之安全第一,保证它既有效果又安全。
6
关于三伏灸的问题。三伏天做艾灸效果很好,当然这个主要针对虚寒的小孩儿。
一个小孩儿由于长期不当吃寒凉药和西药造成脾胃虚寒,体质弱,发烧、咳嗽很厉害,几乎每两周就要发一次烧,我们用四逆汤类药才控制住了病情,但还是体质很弱动不动就感冒,发热,出湿疹。
三伏天的时候,让她妈妈给她做艾灸,让她灸了命门,足三里,涌泉穴,一直让她在三伏天灸了一个月,去年冬天就很有效果,从秋天到冬天基本没有生病。
7
大家做艾灸的时候一定要观察效果,一个是当艾灸之后,情况稳定好转了没有,做了艾灸之后体质有所增强各方面都好,那就停一周后,再增加一个疗程,或者两个疗程,巩固一下效果。艾灸这个灸字,大家看这个灸字怎么写的,上面是个久下面一个火,就是说艾灸的效果的巩固一定要持久。
最后说一点也是很重要,就是那个要是灸后我这个小孩儿出现烦躁、睡眠不安之类的情况。这个小孩儿的体质可能是阴虚燥热型体质,或者是实热型体质,这时就不适合艾灸,然后大家就应该停止。如果小孩突然之间状态变得特别好,食欲精力都大增,要防这是”散气“,也应暂停,改变一下治疗方法,要知真正的体质好转总是”润物细无声“的,大起大落多非好事,尤其是灸关元、神阙、命门、足三里这些关乎元气的穴位时更要防着这一点。
以上保健灸的方法针对的是虚寒性的小孩。艾灸之后毛孔打开要注意避风,也尽量不要吃寒凉的东西,像水果、冰激淋不要吃,这会很影响艾灸效果。可以喝点儿温开水就可以了。
作者:李正操大夫。来自天使在线中医大讲堂知识干货。
特别感谢整理志愿者:Rabbit、Warm、Melind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