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能力
1. 患儿,3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瘀斑。入院治疗3天后死亡,尸检见脾脏肿大。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及尸检所见,应诊断为( )。
A. 肾综合征出血热
B. 结核性脑膜炎
C. 化脓性脑膜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答案】E
【解析】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于儿童,包括:①败血症休克型:短期内出现广泛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且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脑膜刺激征大都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②脑膜脑炎型:主要以脑实质严重损害为特征。除高热、瘀斑外,病人意识障碍加深,并迅速进入昏迷。③混合型。A项,肾综合征出血热:全身小血管损害引起的出血性炎症。B项,结核性脑膜炎:无瘀点(斑),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增生、坏死,病变以脑底最明显。C项,化脓性脑膜炎: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病变严重的区域,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分泌物。D项,流行性乙型脑炎:软脑膜充血,脑水肿明显,脑回宽,脑沟窄,可见半透明的软化灶。
2. 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
A. 汉坦病毒
B. 登革病毒
C. 新疆出血热病毒
D. 腺病毒
E. Lassa病毒
【答案】A
【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为汉坦病毒直接作用和继发免疫损伤导致的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3. 流行性出血热分期为( )。
A. 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B. 急性、慢性、重型
C. 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恢复期
D. 轻型、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脓血症型
E.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答案】E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因此答案选E。A项,肾综合征出血热恢复期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B项,肝炎分为急性、慢性、重型。C项,霍乱分为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恢复期。D项,流脑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型。
4. 传染病的治疗中下列最重要的是( )。
A. 支持疗法
B. 对症治疗
C. 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
D. 病原治疗
E. 康复治疗
【答案】D
【解析】病原是传染病的根源,消灭后才能从根本上阻断疾病的发展与传播。
5. 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ml,是为了避免( )。
A. 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B. 发生胸膜反应
C. 发生胸痛
D. 发生脱水
E. 发生感染
【答案】A
【解析】结核性胸腔积液在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主要是由于抽液过多过快,使胸腔压力骤减,可发生肺水肿及循环衰竭,即复张性肺水肿。
6. 女性,26岁。3个月来全腹胀,右上腹触及不易推动、边缘不整肿块,有压痛,近一个月低热,盗汗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胆囊肿大,伴炎症
B. 肝结核
C. 结核性腹膜炎
D. 肾结核
E. 肾囊肿
【答案】C
【解析】青年女性患者,有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右上腹不易推动包块可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聚集而成,腹胀是由结核毒血症、肠功能紊乱或腹水引起。
7. 不符合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表现是( )
A. 胸水LDH明显增加
B. 胸水中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C. 胸水ADA明显增加
D. 血性胸水
E. 胸水总蛋白水平显著下降
【答案】E
【解析】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渗出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8. 因肺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下列哪项是湿哕音最常见的部位?( )A. 肺底部
B. 肺尖部
C. 腋窝部
D. 肩胛间区
E. 双肺弥漫
【答案】D
【解析】肺结核主要是由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的传染性疾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肺部黏膜有明显的损害,会出现慢性气道炎症,使气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炎性分泌物大量渗出,出现增生以及钙化、纤维化,产生大量黏稠的痰栓,而且可能会使气道变窄。炎症反应持续长时间使支气管黏膜壁发生结构改变,这时会导致支气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多见于肩胛间区,咳嗽时可闻及湿哕音。因此答案选D。
9. 女性,26岁。低热,腹泻3个月,大便为糊样,无脓血。近1周阵发性脐周痛。查体:右下腹触及4cmx5cm包块,质中等,轻触痛,肠鸣音亢进。血沉67mm/h,PPD皮试强阳性,最可能的疾病是( )。
A. 肠结核(溃疡型肠结核)
B. 盲肠癌
C. 右侧卵巢囊肿
D. 阑尾炎
E. 阑尾周围脓肿
【答案】A
【解析】年轻女性,有低热等结核中毒症状,PPD实验强阳性亦提示结核菌感染;腹泻,右下腹包块提示溃疡型肠结核。
更多习题可上主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