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回复: 0

中医外科术为什么后来没落了?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3 19: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上最早的手术——开颅手术


图为山东省大汶口文化遗址当中发掘出来的5000年前的原始人颅骨。
图中的缺口位于顶骨接近枕骨处,为大小约31*25mm的椭圆形缺损,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可见接受手术的人在术后长期存活,为骨组织修复的结果,是我国开颅手术历史上最早的成功案例。
最早的开腹手术——剖腹产手术


汉•司马迁著《史记•楚世家》有这么一段文字:“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翻译过来就是:吴回(的夫人)生下儿子陆终,陆终(的夫人)生下六个孩子,是剖腹而产。
南朝历史学家裴骃著《史记集解》也有一条剖腹产记录:公元224年,当时的皇帝是魏文帝曹丕,汝南人屈雍的妻子产子时,“从右胳下水腹上出”,这就是“剖腹产”。据说,产妇剖腹产后,“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
以上两条史书记载均为剖腹产存在于世的证明。
开腹手术的发展——最早的急诊肠吻合术手术
到了隋朝,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比较精细的手术,如肠吻合术。该术式首载于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金创肠断候》。描述了因为外伤导致的肠断裂的急诊肠吻合术手术治疗,同时还记载了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及术后的预后判断。同时,要行肠吻合术,缝合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本书《金创成痈肿候》记载:“凡始缝其疮,名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想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上下逆顺,急缓向望。”这种缝合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8字缝合法”。其实不如说,现代西医采用的缝合法,还是抄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方法。
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清创术+切开复位术


骨伤科可谓是中医外科中仅存的一颗硕果。说到中医骨伤科,一般人都会想到正骨、推拿、夹板等非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极端情况下,有时候当年的中医师是不得不在有创代价下为病人做手术的。这里介绍最早记载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手术,载于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金创病诸候》:“夫金疮始伤之时,半伤其筋,荣卫不通,其疮虽愈合,后仍令痹不仁也。若被疮截断诸解、身躯、肘中,及腕、膝、髀若踝际,亦可连续,须急及热,其血气未寒,即去碎骨便更缝连,其愈后直不屈伸。若碎骨不去,令人痛烦,脓血不绝。不绝者,不得安。”
这是中医手术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案例。详细描述了首先去掉碎骨,复位,最后缝合创口的手术过程。其中自然是涉及到了缝合法的运用。
中医耳鼻喉科手术——以世界上最早的鼻息肉摘除术为例



中医同样有微创手术。例如耳鼻喉科手术,本身就具有精密性,要求术式必须是微创的。鼻息肉,又名鼻痔。最早的鼻息肉手术文献记载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同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鼻息肉摘除手术。具体操作如下:“取鼻痔秘法:先用回香草散连吹二次,次用细铜箸二根,箸头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二箸相离五分许,以二箸头直入鼻痔根上,将箸线绞紧,向下一拔,其痔自然脱落,置水中观其大小。预用胎发烧灰同象牙末等分吹鼻内,其血自止。戒口不发。”回香草散,由茴香草、高良姜调和而成,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回香草散可延长热板法测定的痛觉反应时间,证明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而“胎发烧灰”,即血余炭,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这段文字包含了术前麻醉和术后止血的方法,表示到了明代,该术式已经成熟。同时我们可以认识到,最早的鼻息肉手术当然比成书时间(1617年)更早,我们中国的民间早就有很多中医师在做这个手术。
中医最著名的眼科手术——晶状体针拨


中医手术器械(如图)
眼科手术同样属于微创手术一类。我国东汉末年被誉为神医华佗曾为婴儿时期的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做目瘤切割术,术后恢复良好,直到47年后才复发逝世。明代眼科学家傅仁宇称“针拨之针”肇始于华佗。这里提到的“针拨之针”,就是指我国历史悠久的晶状体针拨术了。南北朝期间,史书已多处记载金针拨白内障手术后复明的轶事。随着政治稳定,与国外交流的日益增多,特别是被后世称作龙树菩萨的古印度高僧,兼擅医学,其技术随佛教传入我国,经过我国医学家的吸纳、融合、创新,著成第一部眼科专著,托名《龙树眼论》,在历代辗转抄录过程中,形成明万历年间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流传至今。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各类眼病的病因、病机,尤其详细介绍了晶状体针拨术术式,包括手术指征、围术期管理方法、手术进针部位、不同形态内障的术式选择等。该术式通过切断睫状体,将浑浊的晶状体拨到玻璃体内,达到恢复视觉质量的目的。
可为什么后面失传了,一提到外科,提到手术,第一印象就会是西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18 05:20 , Processed in 0.0856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