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Eshare医械汇
▲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
近日,康诺思腾完成其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首批临床入组。其首例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由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教授、何善衡泌尿中心主任吴志辉教授团队完成。
作为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中的新入场者,在广阔的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里,康诺思腾会爆发出怎样的潜力?
01
完成首例临床入组
成立于2019年的康诺思腾,致力于机器人系统的创新研发和临床应用。据了解,目前已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已经完成了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和其他重大专科手术机器人的多管线布局。
2020年至2021年,康诺思腾共完成两轮融资。
2020年11月,康诺思腾完成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清松资本、高榕资本、险峰K2VC共同投资;
2021年,康诺思腾完成B轮5亿元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和美团龙珠领投
目前,康诺思腾的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已步入临床阶段,后续将会逐步推广开来。
这款腔镜手术机器人不同于市面上其他品牌,同时兼顾了医生及护士的使用需求,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其动力模组、软件架构和控制系统均为自主研发。优越的灵活度、精确度及可控性,让手术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增。
除康诺思腾迎来喜讯外,近期,众多医疗机器人公司迈入新阶段:
昂泰微精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术锐机器人泌尿外科临床试验成果发布大会圆满举办;
奥朋手术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02
规范手术机器人收费、医保支付
手术机器人正在蓬勃快速发展,但近日一则通知引发业界关注。
9月23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使用和收费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和收费进行了具体规范。
通知中提到所称“手术机器人”包括各类冠以类似名义的辅助操作设备、平台、系统或工具,适用科室为骨科、头颈外科、胸外科、心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妇科手术等。
收费方式按统一作为手术价格项目的“加收项”进行收费,还按照手术项目的基准价格进行一定比例加收。这里的加收标准包含导航定位工具包(包括但不限于基座、跟踪器、连接器、标定器、引导管、套筒、固定器等)以及“手术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费用。
同时规定要根据“手术机器人”实际发挥的功能,实行分类加收。
发挥手术规划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全息影像、裸眼3D等各类数字化、可视化或智能化的创新通用技术,辅助进行手术规划、术前模拟等,辅助操作价值在手术价格中体现,不另立项收费。远程提供院际手术规划服务的,按照单学科远程会诊进行收费,不另行加收。
具备和发挥导航定位功能:每例手术加收40%,核心术式价格在每例5000元以上的,加收标准按每次2000元封顶。
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属于“采用机器人技术的辅助手术设备和辅助手术系统”(简称RA设备/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按照对应开展的手术项目加收。
(1)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在医务人员支配下仅完成或参与完成实现手术目标的部分核心操作步骤(含远程手术操作)的,加收80%;
(2)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在医务人员支配下完成或参与完成实现手术目标的全部核心操作步骤(含远程手术操作)的,加收300%。
尽管此前北京、上海等地有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的举措,但这则通知明确手术机器人加收费用不纳入医保。
此前湘雅二院全科室使用手术机器人的现象令人咂舌,此番规范收费,有利于扼制行业收费乱象。但对于众多机器人公司来说,是利空还是利好,还得分具体情况,手术费昂贵的机器人或不会受太大影响。
03
政策影响、巨头垄断、业绩下滑
腔镜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0.8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5.58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15亿美元,复合增速39.2%。
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众多国产企业入场。其中以威高手术机器人、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康多机器人为国产代表,而此外还有类似“康诺思腾”等成立不久的公司加入这一赛道。
湖南公布的这则通知,若后期全国推行开来,对国产公司而言,利好其长期发展,暂不纳入医保的举措也为国产机器人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可谓达芬奇一家独大,垄断了国内市场,截至2021年底,我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共219台,累计已完成超25万台手术。
在这样的全球劲敌之下,国产手术机器人如何从市场中分一波羹,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微创机器人和天智航公布了其半年报业绩,均出现下滑趋势。
微创机器人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4.64亿元,同比增加91.09%,去年同期净亏损2.43亿元;
天智航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4417.85万元,亏损同比增长14.14%。
据了解,微创和天智航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研发费用的持续增加。
手术机器人作为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成本高、使用费用高,在市场推广及销售上也需要通过不断消耗资金来达到预期效果。
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上市机器人公司,业绩遇冷,未来如何抵消研发费用带来的亏损,如何给众多国产机器人树立业内标杆,持续推出创新产品或是解决之道。
尽管政策、巨头垄断、上市公司业绩遇冷等多方因素对腔镜手术机器人未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整体而言,基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个投融资井喷的百亿赛道,未来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势头将保持强劲势头,或将涌现出更多的“康诺思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