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回复: 0

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高考语文一模考写作解读 ...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8 14: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届的上海高三一模考已经结束大半,今日带来徐汇区的写作话题的解读,关于“证实偏见”的探讨,其实蛮应景当下的舆论氛围的,非常值得思考。加油啦!

注:文末分享目前已经有的16区8科一模考试卷71份哟。
徐汇写作话题

生活中,不少人更看重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用它们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请写一篇文章,对他们加以劝说。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初步审题

徐汇区继2020年二模之后考查群体刻板印象之后,本次一模的材料又考查了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材料提出了现象,人们更看重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用它们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但除之此外,命题人还提出了任务:对他们加以劝说。这意味着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这道题的审题和构思的难度可谓不小。
深入构思

为了满足任务,实施劝说,建议在作文中务必要写出解决方法。
人们更看重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用它们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
之所以称其为偏见,根本原因在于证实是一种没有出现反例的归纳推理,无法穷尽所有可能,是开放的。例如A1=2,A2=2,A3=2.....你甚至找到了A1000=2,那么就可以确认An=2吗?换言之,爱迪生试验了999次都没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那么就可以确认没有材料可以做灯丝吗?这也是很多考生在写作文时,碰到的例证法缺陷一一单个事例的枚举无法证明一个范围较大的命题。
证实偏见在社会生活中并不罕见。你记得那些风靡网络的测试吗?比如性格分析、面相等,为什么做过测试的人都觉得算得很准?事实上,如果把很多人的测试结果相互对比,你会发现大家的结果都几乎一样。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相信算命先生呢?因为算命的首先会抛出一堆假设,而人们往往会响应那些自己觉得对的假设,比如你很善良等。同样道理,我们也就理解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相反,如果我们讨厌一个人,就会下意识的关注这个人的负面消息,来证明这个人确实不招人喜欢。
那么,在当下的社会中,人们思想开放,观点多元,获取信息也异常便捷,为什么还会存在证实偏见?
原因一: 愿意相信某事相对于令人不快的事实而言,人们更喜欢令人愉悦的相信某事.
俄亥俄州立大学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看到那些契合他们已有观点的文章时,会花比其他文章多36%的时间来阅读。同时实验也表明,人们会降低自己的接受标准从而接纳符合预期的证据,从而保证自己的愉悦心情。证实偏见是人们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的一种潜在偏见。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并不能同时进行思考,而且同-时间段内我们也只能从一个方向入手进行思考,因此外界的证据都被我们筛选和加工了。一旦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某一个假说上,就倾向于越陷越深,从而忽略其他的假设;当我们重点关注某一假设时,即使它并不正确,但我们的大脑相信经过充分的深入探索,就可能会使这个假设接近正确,而每一次接近,我们就受到一次正强化,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很多情况下,这种正强化让我们心情愉悦,足以鼓舞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原因二: 搜索引擎的出现强化了证实偏见
有了搜索引警后,人们更容易地找到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或想法的证据,比如美国登月是造假之类阴谋论的证据。假如你很想购买某件电子产品,当你在搜索引警搜索”xxx产品的优点”时,你就犯了“证实偏见”的错误。你的行为是在搜索证据证明自己购买欲望是合理的,更客观的做法是搜索此产品的中立评测。
原因三: 社交网络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证实偏见
在社交网络中,人们主动关注或被推荐了与自己立场或认知相似的人和观点,导致自己的已有认知不断被加强,从而很难看到反方或中立的观点。美国的左派与右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交网络环境下,不断分裂,对历史、现实和未来产生了完全不同认知。
想要避免证实偏见,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证实变成证伪,即对所规定的关系的普遍性进行证伪。因为证伪是一种穷尽所有可能的演绎推理,是封闭的。证伪要求先证明Øp为假,再借助排中律得出p为真。
为了解决证实偏见,人类发明了很多机制。例如,西方的法律制度发明了对抗系统,使得带有偏见的双方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最终达成一个较为公平的审判。报纸从满是谣言发展到专业的新闻业,产生了严谨的规范: 对一件事情的叙事需要有多个角度,需经过编辑审核,最后还有事实核查机制。
联系材料的任务要求,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的生活环境,总结出一些方法:
首先,与持有不同认知和观点的人增加互动。
英国哲学家John Stuart Mill说过,“那些只知道本方情况的人,相当于不了解情况。”他鼓励我们去寻找与我们矛盾的观点。那些与你的想法不同,同时又乐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的人,会让你变得更聪明。他们其实是你的大脑的拓展。关注他们的反面意见,来验证自己判断的对错,尤其要考虑与自己判断相反的观念是可被证实的。最终综合正反两面的论证角度及验证结果,权衡出那个相对合理的结果,进而能更好得出我们的结论。
其次,建议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
一些权威书籍的理论,是经过科学证实的,可靠性高。因此,通过学习和看书,我们学到的观念是相对有利于我们判断的。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得越多,看待事情会更加客观,也就能避免一些主观偏见的影响。
最后,接受群体意见。
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群体的意见,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还可以从某些自己完全没想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集合群体的思维分析问题相比于独自思考要来得更加全面。
<hr/>今日资料分享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一模卷合集,共71份,绝大部分有答案,英语附15区听力音频,语文写作附6区解读。分享给大家,试卷整理不易,别忘了一键三连哟。
其中:
数学:14份,缺黄浦,静安
语文:14份,缺黄浦,静安
英语:16份
物理:9份,虹口,松江,杨浦,闵行,嘉定,长宁,金山,奉贤,青浦
化学:7份,虹口,松江,嘉定,杨浦,闵行,长宁,金山
生物:3份,虹口,闵行,金山
历史:7份,虹口,嘉定,闵行,松江,杨浦,长宁,金山
政治:1份,松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20 04:55 , Processed in 0.1424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